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許慶良牧場|創辦人故事



「不要說什麼我在樓梯間等她啦,其實,就是緣分啦」

民國71年,許慶良夫妻自台北的成衣廠離職回到家鄉雲林落葉歸根;許慶良退伍
後就在台北的成衣廠工作,台北的生活,是每天在將近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裡度
過,別說抽空花錢休閒了,連喘息的空間都很少,而當時身在裁剪組的許慶良,
還是在將近3000人的大公司裡找到了針車組的許大嫂,結為夫妻一起回到同樣的
家鄉雲林。

回到雲林崙背時許慶良正值壯年,30歲的他一直記得自己讀高農畜產時的夢想,
一心想開一座自己的牧場;苦於返鄉時錯過了民國61年起農復會推動的乳牛專業
區計畫,毫無養牛經驗的夫妻倆只得四處詢問是否能跟有經驗的酪農買小牛來養
,終於以15頭小牛開始養殖,慢慢的透過自身的畜產專業,擴大牧場的規模。

回憶剛開始養牛的幾年,只有夫妻兩個人,雖不同於當時多數的酪農,讀過畜產
的許慶良有更多的專業知識,但只靠兩個人撐起一個牧場,依然相當辛苦;秉持
專業,許慶良夫妻在第一次育種就採取人工授精,許大嫂回憶起來滿是笑容的說
「他在那裡摸,一直摸,我在一邊看著書跟他說狀況是怎麼樣」,夫妻合力育種
,讓許慶良牧場從最剛開始的15頭小牛的小牧場,到現在已經是有著320頭壯碩
牛隻的牧場了。

從15頭到320頭,養牛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許慶良夫妻回憶起30多年前的酪
農生活,每天除了準備飼料、擠奶以外,還要鏟屎堆肥、割草,連煮飯的時間都
沒有,只能白飯配醬瓜,吃飽就趕快繼續工作,也正是因為養牛這種「做事人」
工作忙碌又收入微薄,娘家始終反對大嫂養牛,岳母甚至常常因為疼惜女兒哭著
拿魚來給許慶良一家加菜。

「好多人老婆都跑了內」

在農業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牧場中的每一份工作都得依靠人力來完成,擠奶擠
到手變形、搬運牧草傷到腰,台灣的第一代酪農其實背負了相當多的病痛才撐起
現在大家能喝到的高品質鮮乳,很多酪農做到最後老婆都跑了;而許慶良夫妻不
離不棄,真正的關鍵在於心境,許慶良靦腆地說自己當年沒有多想,只覺得「年
輕有體力,睡一覺起來就好了」,大嫂則嚴肅地表示「已經做了,就要做到成功」

時隔36年的現在,許慶良已經當爺爺了,牧場由兒子許東森與許登畯接手管理,
詢問許慶良對於牧場的想法,他偶爾還會逗趣的說「我退休了啦!現在都交給年
輕人了」,將牧場放心交給兩個兒子,但原有的堅持沒有變,良好地傳承給下一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